English

肩负的艰辛

2000-09-28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肩担背负,字字沉重,记载着山里人的艰辛和勤劳。

挑抬扛担,肩膀承担重负。山里人世代饱受肩担背负之苦,又乐于以肩膀承担生活的重担,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。揭下头帕拦腰一捆,双肩肌肉凸起,一手叉腰,一手扶物,肩扛泰山,挺立山巅,一座英勇盖世的历史造型。

清早起床第一件事,是下山溪沟里挑一担水,做早饭,开始新一天的生活。春天把肥料担上山,秋天将粮食挑下坡,冬天翻山越岭卖粮给国家仓库。正月初一起个大早,第一个挑水者谓之抢到“头水”,勤劳人抢得一年的家发财旺;大年三十到水旺的泉边抢一担水,偷运到本村寨的枯井里,象征本村的水井兴旺发达起来,把勤劳的年头挑运到丰茂的岁尾。

挑粪肥上山,一步一步蹭,汗水像雨点似的,在黑褐的光脊背上流,从鼻尖上滴落,从脸上抓一把把的汗水甩开,挑一担肥到山上,流半桶汗水,裤子湿得没有一根干纱。

初挑担子的,肩膀压得红肿,疼得钻心。经常挑的,肩头磨起老茧,坚韧光滑。挑苞谷下山,扁担颤悠悠,小跑步,上山容易下山难,稍一站,腿膝颤抖,赶紧走,走得快,轻如燕。到一定的地点才有平台地,才能放得稳箩筐休息,必须坚持到那儿。越是快到家,越挑不动,担子越挑越重,走十几丈又歇一次,等不及休息,箩筐噔的杵地,好不容易才赖到家。

修一座水库,全部肩挑,硬是把几个山头挖矮下去,挑几座山筑成一座大坝,拦河成湖。

背负者比挑担子的更顽强。那些地方坡更陡,路更崎岖,有的地名就叫“手爬岩”、“狗爬岩”,上坎下隘,四肢并用,挑担子没法走,只有背负。背功扎实,所背之物高出头三四尺,稳背稳进,不会打颠倒。背柴,背水,连粪也是背,掌握好步调,不会荡出来。

大石头、粗壮的树木,得合力抬。两人抬,你拉我扯,比一个人单独挑难弄多了。三人抬,四人抬,八人、十六人大抬,走在狭窄的山路上,拉拉扯扯,挨挨挤挤,重心晃荡游移,重的时候落到肩上三百多斤。生产生活中需要抬的东西多,所以动词“抬”用得很广泛,将拿小东西也叫“抬”,如:“抬针”、“抬一双筷子来”,等等。

挑抬时,互相协调配合,前后步调一致,就省力气。嗨,嗬,嗨,嗬,嗨嗨嗬嗬,哎嗨哟嗬,你唱我答,翻山越岭,轻快多了。接新娘抬花轿或抬嫁奁,有一套“报靠歌”,即兴说唱。前头轿夫随时通报路况,提请注意;后面轿夫回答应变,采取措施,声明协和行为,前呼后应,密切配合。不时插科打诨,愉悦精神,减轻负担,游戏劳动。前面报“大拐弯”,后面应“慢慢圆”。前面说:“左边弯弯缺,”后面对:“脚踩半边月。”“前头包包岩,”“对着包包来。”“路边一枝花,”“好看莫乱采。”这样一唱一合,充满乐趣,忘却疲劳。

北方人以牛马驮运解放了自己的肩膀,赶着大车,送肥到地中间,收粮食从玉米棵旁一直运到场院。南方水乡人虽有舟楫之便,运肥到田边,还得肩挑上岸,挑到水田中间。北方人身材高大,南方人矮小,除了日照、饮食等原因之外,南方多挑抬是一个重要因素。重担压肩头,骨骼变形,鸡胸龟背。一般来说,挑抬多的人能负重、吃苦、忍耐,更勤劳。

城市人一按阀门自来水哗哗流,打个电话送货上门,打开微机网上购物。城里孩子到乡下,哪知道喝的水还要去挑。城里青年下乡进山打柴,捆成提包状用手提着,不知道用肩。

平原人以车轮滚动的圆代替了肩担背负一条扁担直行之苦。而今,城里人乘着小轿车大轿车上班下班,开着空调直叫热,把热气排到室外,喊着气温太高太高,到大深山去逛风景,找阴凉。世代肩担背负的山间,风景如画。在原始森林的古藤缠绕中,在山溪飞瀑的虹影水雾里,城里人爬山,热汗淋淋。那就坐轿吧。滑竿悠悠,吱嘎吱嘎,一步步,上高崖,过深涧,轿夫脊背黑褐,油光闪亮,汗流如注,滴湿了山间小路。到了目的地,一脚下轿,一手给钱,市场经济,收支两清。山里人抬轿,是一条增加收入的路子。以前富人坐轿,现在弱人、有钱人坐轿。抬轿坐轿,两相情愿。

山也还是那样的山,林也还是那样的林。交通、通讯再发展,基础设施再加强,自然风景区的那山间小路还是得保留着。如果修成公路,拉起缆车,岂不是破坏了自然景观!那还有什么逛头!那山间的挑抬就是永远的。

我感叹肩担背负的艰辛,我歌唱勤劳顽强的吃苦精神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